Search


【土窯怎麼ㄎㄨㄥˋ?】

小編的朋友幾乎都聽過「khòng-thô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土窯怎麼ㄎㄨㄥˋ?】

小編的朋友幾乎都聽過「khòng-thô͘-iô」,但都只會唸不會寫,焢(ㄏㄨㄥˉ)土窯,也有人寫作炕(ㄎㄤˋ)土窯。

關於焢土窯的歷史,有一說是古早時窮苦人所創,在物產不豐的年代,乞食困難,有些人會偷雞來吃,但苦無炊具,只好用泥土把整隻雞包好,丟進炭火中,要食用時再將外層的泥土分離,等雞熟了雞毛也比較好拔。

後來的人們改良這種料理方式,到了農作休耕時期,大家會在田裡堆個土窯,焢些地瓜、玉米、土雞、雞蛋等簡易食材,逐漸演變為焢土窯。

今天小編和家族去橋頭區焢土窯時,發現有顆地瓜不只形狀像台灣,還爆青筋(是在生氣嗎?)正當想著如何詮釋這顆青筋地瓜時,突然想請時下文青界常用的手法,遂找了飲料販賣機側邊的白背景拍了起來,再用手機軟體修圖,竟然有幾分文青味⋯⋯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高雄好過日》協會,為 2016 年 3 月在高雄發起的青年組織,並於 2017 年 6 月 18 日正式登記成為協會。好過日成員們來自高雄各個地區、有著不同的職業及成長背景。   《高雄好過日》希望高雄「過好日」之前,必須先要「好過日」。協會以「城市想像」與「在地實踐」為兩大主軸,融入「公眾參與」、「永續發展」、「社會自由」等核心概念,用在地視角談高雄議題,從外國工業城市轉型尋找高雄可行的出路,並致力成為民間與政府的對話平台。​
《高雄好過日》協會,2016 年在高雄發起的青年組織, 2017 年 6 月 18 日正式登記為協會。 定期定額捐款:https://pse.is/EMGGJ
View all posts